一级学科代码——0854
一、学科简介及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领域是研究以系统化、规范化、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工程领域。本领域建立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之上,其研究和实践涉及人力、技术、资金、进度的综合管理,是开展最优化软件生产活动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软件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如保险、能源、电讯、航空航天、化工、医疗保健、建筑、艺术、会计、出版、农业、旅游、银行、金融、机械制造、运输、政府机关等。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软件的应用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开放、动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灵活、可信、协同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服务资源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无处不在的普适计算、主动可信的服务计算等,均对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围绕服务计算、云计算、社会计算、可信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展开应用导向的软件工程研究成为主流趋势。另一方面,软件工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海量的软件及相关数据,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和总结软件制品、人员、工具、活动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软件工程实践效果,成为近几年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这不仅能够提炼与完善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还能支撑软件工程在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中的进一步发展。
本学科目前拥有海南省大数据与智慧服务重点实验室、海南省Internet检索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区块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绿色智慧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和教学平台,并拥有8个专业实验室及校企联合实验室和3个研究所(中心),有9个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用于开展本学科点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且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的学科队伍专任教师队伍55人,包括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讲师13人。其中院士1人、南海名家4人、海南省领军人才5人、海南省“515 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 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二、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熟悉所研究方向的现状与动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周密的科学作风;具有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具备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技术发展前沿和软件项目管理知识,具备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2)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掌握专业主流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
(3)具备软件系统开发和领域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掌握国家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1)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大型复杂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形式化方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软件建模与分析、可信计算与形式化方法、软件自动生成与演化、软件测试与调试、软件智能化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2)大数据与智慧服务。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强省”战略和国际旅游岛与智慧岛建设目标,面向大数据产业和海南省智慧服务业发展需求,瞄准大数据与智慧服务技术发展前沿,研究大数据与智慧服务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医疗健康大数据与智慧健康、海洋大数据与智慧海洋、热带农业大数据与智慧农业等领域大数据应用。
(3)人工智能与应用。围绕国家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及智慧海南各领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需求,以“立足海南、面向自贸港建设、服务产业”为原则,研究机器学习、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并应用于智慧海南信息化建设。
四、学制和在校学习年限
学制为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年,实行学分制。在校学习期间不少于2年,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环节一般为1年,专业实践环节、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采用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课程学习,采用面授方式进行,专业(工程)实践在企业进行,均实行学分制。
培养过程实行双导师制,由我校在软件工程领域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资深软件技术人员或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工程师以上职称或部门经理以上职务)联合指导。第一导师为校内导师,第二导师为企业导师。
六、课程设置及其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公共基础必修课(5学分)、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必修环节(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课程规划表。
(2)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满分以100分计,必修课70分及格,学科专业选修课60分及格。
大学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但必须参加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七、培养环节(含个人培养计划、必修环节、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的指导采用导师负责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业务专长,发挥指导集体的作用。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实践环节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两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
(2)必修环节:学生应修满课程规划表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含经批准替换或免修课程)。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的教育背景选定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满分以100分计,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补修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完成。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
(3)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导师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之后,根据所研究的方向,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布置研究生阅读相关领域国内外前沿文献不少于30篇,撰写一篇综述文档,作为研究生开题报告申请材料的一部分。一般应于第3学期中由学科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并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应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必须有企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研究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直至通过为止。开题报告的具体工作参照《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要求》执行。
(4)专业实践: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工程实践为主。由学校教师或企业中经过学校聘任的资深技术人员或业务主管负责指导,由学校、学院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不少于半年。专业实践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①专业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单位,统一组织专业实践;②校外导师的工程与项目开发,安排专业实践;③研究生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专业实践;④校内导师的科研开发课题,安排专业实践。研究生应在第2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定并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并提交到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实践环节安排
名 称 |
内 容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软件工程实践 |
深入企事业单位,参与具体软件项目中软件工程各环节的调研分析与研发设计。 |
|
√ |
√ |
√ |
√ |
√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文献检索、调研选题、专题报告等。 |
|
√ |
|
|
|
|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
文献检索、研发小结、专题报告等。 |
|
|
√ |
√ |
|
|
软件前沿技术讲座 |
软件工程领域学科前沿技术讲座 |
√ |
√ |
√ |
√ |
√ |
|
(5)专业实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不得少于24周(按每3周1学分计算),总8学分;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应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工作周记》,专业实践结束后,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实践报告,“周记”和“报告”同时提交给实践考核领导小组统一评分。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一般在专业实践的同时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1)论文选题
论文的准备工作应尽早开始。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2学期后八周,较集中地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与选题报告准备工作,并完成剩余课程学习。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试验手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要求以及进度计划。研究生一般应在论文答辩一年前完成书面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研究生选题报告由各个研究方向自行组织,于第3学期期中完成。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要充分考虑实验室条件和现有物质条件,合理安排,提高水平和效益。
(2)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在介绍所涉及领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要求语言流畅、逻辑严谨。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4学期初(2月中旬之前)进行,由本学科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
(3)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不少于1年。在申请答辩前两个月,应对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前资格审查,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并申请答辩。答辩过程,将严格按照《海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学位授予
按培养方案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践、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并经海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者,授予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领域分委会.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201401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制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